9570官方金沙入口(JS·会员)登录-APP Store

滚动栏:

主页 > 建言献策 >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议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2022-11-02


 
    10月19日,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召开常委专题协商会议,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议题开展协商议政。

    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通报了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情况。董菲等11名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常委、委员分别从挖掘音乐文化资源、打造夜间旅游项目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夏青玲等2名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与市农业农村局、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相关负责人现场互动交流。

   本期“议政与建言”刊发部分委员发言摘要。

    ■ 关于武汉文旅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市规划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所所长 董菲

    当前,武汉正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更好地适应文旅融合新形势,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武汉应强化高位推动,逐步完善文化和旅游多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

    高位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融合治理体系。建立武汉“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旅游业的联席会议制度、文旅产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

    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思路,从供给侧增加高质量的有效供给。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力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挖掘武汉历史文化的散落明珠,串联整理,形成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故事;健全互利合作机制推动产品融合,重点是鼓励推动旅行社与各类文艺院团以及汉秀、武汉剧院、琴台大剧院、武汉杂技团等演艺企业,以及琴台音乐节、琴台艺术节、环球大马戏嘉年华等文化节庆活动主办单位对接,着力把“到武汉看演出”打造成武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力争实现游客来汉随处随时“有剧看、有戏听”。

    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构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支撑体系。重点培育本地文旅融合龙头企业;大力扶持文旅融合民营经济,引导和扶持一批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市场化模式深化业态融合,丰富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创新研发文创产品。

    加快重大文旅项目的建设,打造文旅新品牌。设立观光工厂,继续推动省级特色小镇网红小镇建设,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推动市级生态小镇建设。

    ■ 加强武汉老字号保护与发展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常委,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 周娟

    尊重老字号,就是尊重城市的历史。老字号是我市地方传统品牌的优秀代表,需要在保护与发展方面持续加大力度。

    加强对老字号文化研究和宣传推介。组织开展老字号普查,全面掌握老字号发展历史和现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形式对有重大价值的老字号进行申报认定,符合条件可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重点保护。

    大力实施老字号重振工程。建议将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内容,按照“三个一批,即做大做强一批、做精做专一批、恢复改造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推动老字号经营模式创新。建议以老字号企业所在区为主,市区联动,支持老字号依托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支持连锁经营发展,开设旗舰店、体验店、大师工作室等,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给予场所租金补贴的形式,引领老字号打造特色产品,以武汉礼品形式进入景区、机场、高铁、码头、车站、旅游场所,支持老字号分类进入大型商超。

    ■ 进一步打造“大黄鹤楼-武昌古城”文旅IP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武昌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王兴文

    提高建设管理运营品质标准。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将“大黄鹤楼—武昌古城”片区整体建设成为全域旅游示范景区。要让景点连起来。提升景区交通便利度,加大古城内微循环路网和绿道通廊建设力度,开通“大黄鹤楼—武昌古城”旅游公交专线,把黄鹤楼、首义文化区、昙华林、户部巷、都府堤等景点片区串珠成链;要让景色美起来。强化武胜门、起义门、汉阳门等老武昌城门城墙意象,推动昙华林和户部巷品质提升,打造长春观至长江大桥绿色景观步道;要让景区活起来。将武昌古城智慧文旅平台纳入市级平台体系,强化“数实融合”模式,实现游客数据分析和预测,为游客提供“一站式”、24小时在线的数字化景区服务。

    着力加强IP营销。邀请行业“大咖”,创新特色文旅产品,丰富文旅活动内容和频次,提升文旅融合IP的影响力,构建多元IP矩阵,营造“黄鹤归来武昌城”氛围,让武昌古城可感知、可触摸、可品味。

    ■ 挖掘音乐文化资源 打造武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知名音乐人 冯翔

    以音乐串联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影响力。确定以“知音文化”为主轴,将我市相关旅游资源以音乐线索串联起来,从编钟、古琴演奏到知音号剧场演出,让不同时空文化汇聚在同一主题,彰显我市音乐旅游的创新与特色。

    以教育为髓保护音乐遗产,提升科教支持力。充分发挥我市教育资源丰富优势,成立武汉音乐教育基金,通过扩大音乐教育,让传统音乐走进百姓生活,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

    加强旅游环境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整治行业乱象,引导音乐旅游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整合我市金融、文化、教育、旅游、艺术资源,设立音乐产业孵化器,打造精致的音乐旅游产品,让世界聆听高山流水,让武汉声音传到世界。

    以开发为翼打造龙头产品,塑造城市感召力。整合武汉三镇音乐旅游资源,打造音乐旅游精品旅游线路(湖北省博物馆——汉秀剧场演出——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蔡甸钟子期墓——琴台音乐主题公园、武汉钢琴博物馆——知音号演出),集中展示武汉文化。

    举办一个综合性、全域性的艺术节,打造一场音乐盛宴,将现有琴台音乐节等作为主打版块,分布于汉口、汉阳、武昌三镇举办,激活全城热情。实现系列音乐节全时令覆盖,除跨年、春节外,有春季花朝节、蔡甸子期祭、大学生樱花艺术节,夏季江城之夏、东湖诗歌音乐节,秋季琴台音乐节等。

    ■ 深挖地域文化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民进江岸区工委主委 杨德红

    因地制宜推进武汉市乡村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难题,进一步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建议:

    优化产品质量和结构,提升供给效率。一是定期制定市场调查计划,弄清游客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和喜好,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二是继续以创造和升级人文景观类、文化遗产类、文化演艺类产品为重点,创新文化旅游类商品形式,丰富文化旅游类商品内涵,刺激游客消费需求;三是打造选择性强、品类丰富、新颖有趣的产品组合,提升价值链,满足游客的复合需求。

    坚持科学规划与管理,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构建区域联合发展机制,以文旅发展合力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并延伸产业链,多角度多方式惠及农民,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以产业发展升级促进管理水平提升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优化人才建设机制,培养乡村旅游复合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引留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内部提拔制度;与本地高等院校合作,重点培养文旅产业急需的市场开发、营销管理、设计规划、非遗文化等紧缺人才。

    ■ 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青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杨新

    加强创意展示,丰富产品供给。加强对各类工业旅游资源的现代化展示。支持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拓宽特色工业文化展示途径,将武钢博物馆打造成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新型工业博物馆,生动“再现”钢铁工业生产流程、操作工艺、科技发展等,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工业文明的变迁;开发钢城工业观光研学区。以“21号公路—化工大道—八吉府大街”为连接通道,整合利用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工业资源,打造以观光游览、研学为主的旅游线路,展现青山工业史、世界钢铁史和长江工业文明;发展“工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围绕大众旅游新需求,以严西湖北岸为主要区域,依托滨湖湿地、林地、半岛环境和资源,整合白玉公园、张公山寨、汪家窑遗址、李庄古建筑博物馆等资源和发展基础,落实鄂旅投严西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以“工业+生态文化”为主题,将“工业旅游”与健康养生、生态文明、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衔接起来,不断丰富工业旅游新体验。

    ■ 创新助力博物馆文物活起来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 万琳

    以文化创意赋予博物馆文物新的生命。借助文化创意,充分发掘文物的内在价值,将博物馆的文化IP转变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将文化元素融入文化产品之中,让大众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持续地感知、体味文物的衍生价值。

    以文化创意促进文物活化利用,可以最大化扩展文物的文化传播效应。文创产品让“高冷”的馆藏文物以更加鲜活亲民的形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不仅拉近了大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也通过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文物及其背后历史、文化、故事。

    以数字技术推动博物馆文物的活化利用。数字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形态。数字技术让文物跨越时空为全民共享,“云看展”“云游”“全景游”、数字互动展等在众多博物馆广泛运用,拓展了参观渠道。“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旅游”“博物馆+动漫”“博物馆+美妆”“博物馆+研学”……博物馆文物的外延不断延伸。要深入挖掘、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研发出具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让“养在深闺”的“文物”走入寻常百姓家。

    ■ 加快文旅场所硬软件升级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武汉鸿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范红华

    加快文旅场所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提前谋划,充分评估文旅消费市场可能出现的高速增长,有步骤地实施一批新建、改扩建和维修改造项目,为文旅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硬件保障。

    加快文旅消费场所的软件环境升级、信息数字化升级。有关部门牵头开展文化和旅游场所数字化智能化专项提升工程。特别是对一些人流量大的景区景点,要巩固和完善疫情发生后探索积累的经验做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长期可行的防护管控体系。提高门票预订、售票、入园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减少接触和聚集,降低经营成本。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开展景点景区的促销活动,改变过度依赖景区门票的运营模式,提供更多景区内的增值服务。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有条件的景点景区定期开展面向游客的定时免票或减价等措施。

    ■ 发展夜间经济 释放消费潜力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蔡新元

    从夜间旅游发展的角度看,六大夜游场景打造值得关注:

    夜游。围绕夜间游船形成品牌夜游项目,从武汉的两江四岸夜游、上海黄浦江夜游、广州珠江夜游、重庆两江夜游到景区内的夜游船项目,成为旅游景区和目的地吸引游客并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

    夜宴。从深夜食堂到夜市街区,再到以餐饮为特色的夜间节庆活动,如美食节、啤酒节等,夜间餐饮场景成为打造夜间旅游的重要着力点。

    夜宿。近年来,在发展夜间经济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动物园、水族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特殊旅游区域的夜宿产品。

    夜娱。依托光影、色彩、影像等多要素打造的灯光秀、光影节、水秀等夜间光影产品,是构建夜间娱乐场景的主要方式之一。广州的灯光节、黄鹤楼的XR光影秀、深圳欢乐港湾的灯光水秀等,以桂林的《印象·刘三姐》、西安的《长恨歌》、上海的《不眠之夜》等为代表的多类型演出,已成为地方夜间旅游的靓丽名片。

    夜购。北京“夜京城”商圈、上海南京路、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等均是以夜间游览购物为特色的综合性夜游场所。

    夜行。夜间光影步道、自行车骑行、夜跑路线等也是夜游场景打造的重要内容。

    ■ 着力全域旅游 打造文旅强区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黄陂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熊定萍

    打响民宿品牌。推动全域旅游民宿发展,致力培育“木兰乡居”民宿品牌。鼓励支持裕和夫子山、斜阳耒筑、青荷小木等一批高端民宿群落建设。支持姚集崇杰、木兰乡木兰川两大康养民宿基地建设。通过策划精品民宿线路、举办特色民宿推介会、开展十大精品民宿评选表彰活动,激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建设,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内联外达交通体系,持续推进旅游环线建设,提档升级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驿站,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完善旅游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

    提升智慧旅游水平。推进交通标识导引、承载量管控、大屏信息发布、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落地短信宣传平台等“智慧旅游工程”,完善游客智能导游等功能,实现景区、集散中心免费Wi-Fi、视频监控全覆盖。积极发展数字博物馆、线上云游、AI旅游服务、AR游览服务等业态,推动旅游业向数字时代迈进。

    ■ 增设红色印记 助力武汉文旅产业发展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明

    红色印记即红色资源的标记,通过壁刻、地刻、小型雕塑等形式对红色资源进行标记,尤其是已经消失的遗址。具体样式的设计可以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征集,既让全社会重温红色历史,又发挥宣传作用。线上利用元宇宙技术,将全市红色资源数字化,逐步建立一个红色元宇宙。线上线下相结合,沉浸式旅游提升游客体验。

    增设红色印记,可以在不增设大型场馆的情况下,不拆建的前提下,将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呈现在市民身边的普通马路上,让武汉市民和外地游客充分领略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历史和底蕴。红色印记的造价不宜过高,占地不宜过大,以造型或关键字起到提示作用。以点带线,盘活整个城市的红色旅游资源。

    增设红色印记,将已经遗失的各个时间的红色资源重新拾起,和武汉市的红色展馆、红色遗址、红色故居等红色资源串联起来,连点成线、集线成网,构成整个城市独特的红色文旅网络,既可以激发武汉市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可向游客展示武汉英雄城市独特魅力,以红色资源为切入点,助力武汉文旅业的发展。

    现场互动>>>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夏青玲:

    市农业农村局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专项发展规划。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推介产品线路。四是推进品牌建设,实施“后备箱”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宣传口号“武汉农优,真滴蛮好”,鼓励“蔡甸莲藕”“汪集鸡汤”“洪山菜薹”等农副土特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变,打造“武汉伴手礼”,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吸引自驾游客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9570官方金沙入口会员登录委员方文成:

    在助力武汉文旅产业全面升级上,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还会有哪些新布局?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负责人:在两江四岸板块,积极推进邮轮母港建设,规划提升打造粤汉码头、中华路码头、向阳码头、科技馆码头、武汉关码头等,同时新建了古琴号等四艘新型旅游船舶,将知音号的品牌效应外溢,提升打造“两江游览”旅游文化品牌,助力江汉朝宗消费集聚区建设。在城市旅游板块,加快推进历史风貌区建设,导入商业文化业态,活化利用历史建筑、优保建筑,在首开安邸酒店的基础上,力争明年10月前先后推出巴公房子、保元里、原档案馆大楼、民众乐园等一批优保建筑活化利用的典范。

信息来源:长江日报

XML 地图